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欧博ABG官网-欧博官方网址-会员登入

“徽州文书”皇冠发现功臣余庭光

时间:2025-01-16 04:22来源: 作者:admin 点击: 12 次
安徽历史频道是最全面的安徽历史百科全书,包括安徽历史名人、安徽历史事件、安徽档案揭秘等信息。

  在中国历史文化发现史上,皇冠“徽州文书”被誉为继“殷墟甲骨、秦汉简牍、敦煌遗书和明清档册”四大发现之后的“中国历史文化第五大发现”。徽州文书是怎么被发现的呢?又是谁发现了这一文化奇观?

  “徽州文书”的发现者,是老徽人余庭光(1930--2008)。

  余庭光,1930年3月出生于古徽州绩溪。幼年丧父的他在华阳小学毕业后,就到“屯溪科学图书社”做学徒。三年后,在他舅舅的帮助下到宁国县河沥溪文化书店工作,1950年进入宁国县新华书店工作,成为新中国第一批新华书店工作者。由于勤奋、好学、敬业,他被派往省新华书店进行半年业务骨干培训,之后被改派到歙县新华书店,DG游戏最终被调到屯溪徽州地区新华书店工作。

  那时,上海福州路有一个叫韩世保的,专门收购经营古籍书贩,经常到屯溪淘购徽州古籍图书。他每次到屯溪就找余庭光陪他到老大桥等地淘购古籍。这期间余庭光的古籍知识突飞猛进,后来韩世保就干脆让余庭光替他作主淘购古籍。

  就这样,余庭光获得了大批文书,除了一些古籍和族谱被上海有关机构购去几卡车外,其余的全部被北京中国书店购得。而中国书店收购的这一大批文书,大部分又被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购买收藏,欧博注册其余部分又分别被中国历史博物馆、北京图书馆、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等购买收藏。因为这批文书资料来自徽州屯溪,所以在这些收藏单位里,被称作“屯溪资料”或被称作“徽州文书”。“徽州文书”由此得名。

  1956年底,余庭光突然接到了让他负责筹建屯溪古籍书店的任命,专门从事徽州古籍采购与销售工作,店址就在新华书店隔壁。创办伊始,他干了三件颇有影响的事:一是对全地区100多名古书商贩进行摸底、登记、造册,纳入管理范围;二是大量收购徽州古籍文书,进行抢救、保护和利用;三是编印了一份《古籍书目》发往全国各地。从1957年初起,欧博代理屯溪古籍书店开始大规模收购古籍。就在收购古籍的过程中,余庭光在祁门县第一次发现大批契约文书。祁门契纸引起了专家学者们的注意,他们纷纷收购祁门契纸。余庭光的这次偶然发现,揭开了徽州文书发现的序幕。

  1958年的一天,余庭光再次来到祁门县供销社废品收购站的库房,在堆积如山的、被当作废品收购来待转运出去的“纸山”上翻检挑选。当他细细翻阅其中的几张“废纸”时,却发现它们年代久远,从宋代一直到民国每个朝代都有,有的按了手印,欧博官网有的画了押。这些东西虽然不是古书,然而至少是古物,作为废品处理掉实在可惜了。最后,余庭光以8分钱一斤的价格把这些“废纸”装袋买回屯溪,共装了整整30只麻布袋。这些8分钱一斤买来的“废纸”,竟然就是“中国历史文化第五大发现”的重要一部分。

  屯溪古籍书店自从收进了这30麻布袋徽州文书之后,就热闹了起来。余庭光采纳章馨吾的建议,发动全店员工一齐上阵,利用一切非营业时间加班加点,对这些徽州文书分门别类加以整理归纳。他们在店堂里用一块块长木板搭在凳子上作为工作台,先将这些徽州文书按宋、元、明、清和民国的朝代分类整理,归堆摆放在长木板上;然后又在各个朝代的徽州文书中,按照田契、地契、房契、分家阄书、婚书、租妻契约、典妻契约、卖妻契约、卖儿契约、卖女契约、修桥补路善款公告、封山告示、禁渔告示和鱼鳞册等分门别类,归堆摆放;最后,再将这些经过初步分类、整理的徽州文书陆续编号、登记、造册和包装存放。

  这项工作一干就是两年多。就在余庭光他们夜以继日地整理徽州文书的时候,中国科学院范灵研究员等一行组成的“访书团”来到屯溪古籍书店,这些高级研究人员万万没有想到,他们长期梦寐以求的极具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的原始文书资料,在这古老徽州不但有了发现,而且还有这么多、这么全,品相如此之好,时间跨度又是如此之长。范灵高度评价并深深感谢了余庭光的壮举,并建议他赶紧编印文书目录,分发各相关单位。

  于是,余庭光一方面继续有的放矢地收购这些原先不起眼的徽州文书,另一方面则自己刻钢板、自己手推油印机,刻印出一期期《屯溪古籍书店契约目录》,整理出多少就上目录多少,分寄全国各地相关单位。这8开大小3张纸的目录,每期约收入契约文书百件,每件文书均有流水编号、内容简介及售价等,使需求者可以很方便地与屯溪古籍书店取得联系,并购买到自己所需的徽州文书资料。当时一些省市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等,纷纷发函、汇款来购买了文书资料,反应最敏捷、最积极的仍是北京的中国书店和上海的古籍书店。

  余庭光经手输出的徽州文书到底有多少件,无法精确估计。据预计,总数不少于20万件。当时仅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一家,就从北京中国书店购进了一万余件徽州文书。尽管这些宝贵文书没有完全地保留在徽州,但被收藏进了国家最高级别的馆所,在国家层面进行了很好的保护,并让徽州文书的社会学术价值在更高的平台上发挥有益作用,当是一大幸事。

  200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庆祝建所50周年时,在纪念文章和大事记中,“余庭光”的名字及其“发现徽州文书”的事迹被光荣地载入了史册。

(责任编辑:)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 注册时间:2025-02-23 01:02 最后登录:2025-02-23 01:02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