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欧博ABG官网-欧博官方网址-会员登入

民初名记者天团,来体验他们的热血人皇冠生

时间:2024-05-23 22:51来源: 作者:admin 点击: 12 次
使用指南:写报人的生平简介是为了帮助大家了解这位报人,不用全部背下来,考试题型主要为名词解释和简答题,掌握报人的贡献、地位、新闻思想、评价等就可以啦~ 方汉奇老师在 《一代报人胡政之》一文中评价道,…

黄远生以擅长写新闻通讯而著称于世,皇冠被誉为中国新闻通讯的奠基人。黄远生的新闻通讯,一是题材重大,记载翔实;二是针砭时弊,忧国忧民;三是细致详尽,幽隐毕达;四是通俗自然,不拘一格。他还发明了“ 新闻日记 ”体裁,用日记形式报道或评论当日新闻。

新闻思想

黄远生最著名的新闻思想是“ 四能 ”说,即“ 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 。

评价

黄远生是民国初年出现的名记者中最杰出的代表,戈公振先生在 《中国报业史》一书中称之为“ 报界之奇才 ”。邹韬奋曾用“ 流利、畅达、爽快、诚恳、幽默 ”来评论他的文风。 黄远生在新闻思想方面有不少独到的见解,而他本人正是实践“ 四能 ”的模范。

真题

分析黄远生的记者四能(2019安徽大学440,简答题)

黄远生的新闻理论(2019西南交通大学648,简述题)

黄远生(2020上海财经大学614,名词解释 / 2020湖南大学714,名词解释 / 2021湖南师范大学440,名词解释)

黄远生的新闻思想(2020广西大学440,简答题)

-

02.

“报界怪才”

刘少少

生平简介

青年时代就学于岳麓书院,1905年留学日本,曾协助杨度创办《中国新报》。1909年回国任北京《帝国日报》编辑,开始用“ 少少 ”笔名,取“ 少年中国之少年 ”之意,DG游戏撰写政论鼓吹立宪,在新闻界崭露头角,“ 京国咸知刘少少其人 ”。

武昌起义后,刘少少一度回湖南,任《湖南新报》和《公言》杂志编辑。1918年后,刘少少受聘为北京大学讲师,研究老庄哲学,对中国政治渐渐失去了信心,公开宣称反对新文化运动。

民国时期长沙市新闻记者联合会第二届执监委,刘少少在其中

贡献

民国成立后,刘少少成为 《中国日报》《共和言论》《震旦》等报纸的撰稿人,其文章频现于报刊。

1913年3月, 《帝国日报》《中国日报》合并后改称 《大中华民国日报》,刘少少成为主要撰稿人,几乎每日发稿。 “ 少少 ”之名频现于报端,名扬新闻界,成为民初新闻界著名记者,这也是刘少少报刊记者生涯的最高峰。

新闻思想

刘少少的报刊政论思想有以下几点:关心国家政治命运和前途;反袁反帝制,多次发文批判袁世凯的阴谋;立场顽固,仇视文学革命

评价

刘少少一生在政治上趋于保守,无大作为,然其为文独辟蹊径,庄谐杂出,欧博注册时有新意,为一部分旧知识分子所欣赏,有报界“怪杰”之称。

-

03.

“熟识历史”

徐彬彬

生平简介

徐彬彬名凌霄,笔名彬彬、凌霄汉阁主。政治上认同改良,与立宪派、共和党关系密切。

1916年起,徐彬彬继黄远生之后任上海 《时报》《申报》驻北京特派记者,长期为两报撰写北京通讯。30年代起,徐彬彬长期担任天津 《大公报》副刊主编,在 《凌霄随笔》《凌霄汉阁笔记》等栏目连载文史短文,介绍我国文物、典章制度和历史掌故,如数家珍。

贡献

1916年应聘为上海 《时报》《申报》驻京特派记者,长期为该报撰写北京通讯,以内容隽趣、文笔美畅著称。徐彬彬以其在《时报》的“ 彬彬特约通信 ”,与《申报》邵飘萍的“ 飘萍北京特约通信 ”、《新闻报》张季鸾的“ 一苇特约通信 ”并称于世。

1918年 《京报》创刊后,又应聘为特约撰述,主编副刊并撰写剧评。30年代,先后担任天津 《大公报》副刊 《戏剧周刊》《小公园》主编,并为 《国闻周报》撰写文史随笔,以熟悉历史掌故著称。

评价

徐彬彬长于文学,娴于经史,熟悉历史掌故,因而他撰写的通讯文笔优美而又富于情趣,深受读者欢迎。擅长写通讯的黄远生、“报界怪才”刘少少与熟识历史的徐彬彬,欧博代理被誉为“民初三大名记者”。

-

04.

“辛辣尖刻”

林白水

生平简介

1901年任《杭州白话报》主笔,1902年赴上海,参与创办《童子世界》,并为《苏报》撰稿。“ 苏报案 ”后,林白水避往日本,后回沪创办《中国白话报》。1906年再度赴日留学,专攻法律和新闻,是我国最早学新闻的留学生之一。

1916年创办《公言报》,充当安福系的喉舌。1921年创办《新社会报》(后改名为《社会日报》),面向市民群众,注重社会新闻,反映民众疾苦,颇受欢迎。1926年,林白水因其主办的《社会日报》刊发时评激怒军阀张宗昌的心腹政客,被张宗昌枪杀于北京。

贡献及新闻思想

(1)倡导办报,启发民智。林白水先后参加过 《杭州白话报》《中国白话报》《警钟日报》《民主报》《时报》《公言报》《平和日刊》《新社会报》《社会日报》等报纸的主编、编辑和撰稿工作, 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杰出的报刊事业家、政论家和新闻记者。

(2)针砭时弊,心系百姓。他以“ 白水 ”的笔名发表论说、通讯, 亦庄亦谐,笔锋犀利,辛辣无比;其见诸报章,“ 每发于苍蝇臭虫之威,而归结于政局,欧博官网针针见血,物无遁形 ”,所以人称“ 透骨见血,铁肩辣手 ”。

(3)提倡白话,改革文体。林白水是我国新闻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评论的政论家之一。早在五四运动倡导白话文之前他就已两办白话报,在中国新闻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第一人。

(4)不畏强权,追求自由。林白水对恶势力的揭露和斗争从未松懈,他常常把那些中饱私囊、狼狈为奸、铲除异己、谋害忠良的人的罪行公诸报端,因此成为军阀政客们的眼中钉。

评价

林白水撰写的新闻和评论,挥洒自如,辛辣尖刻,“ 好议个人长短,或揭人隐事 ”,故积怨于军阀。他的文章通俗浅显,常能“ 发端于苍蝇臭虫之微,而归结于政局 ”,颇能吸引读者。

真题

林白水(2020福建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史,名词解释)

-

05.

“文人论政”

胡政之

生平简介

1907年,胡政之自费留学日本,回国后应聘任上海 《大共和报》翻译、编辑、主笔,1915年任该报驻京特派记者,以消息快捷受到报界关注。1916年受聘为天津《大公报》经理兼总编辑。

1918年欧战结束后,以《大公报》记者身份采访巴黎和会,是采访该会的唯一中国记者。后在上海组织国闻通讯社,在天津任新记公司《大公报》经理兼副总编辑,成为报界名人。

贡献

1916年王郅隆接办大公报后,胡政之被聘为经理兼总编辑,仍亲自参加采访工作。1920年前后与著名报人林白水合作,当上了后者主办的新社会报的主编,此后又成功的创办了著名的国闻周报、“ 国闻通讯社 ”。

1926年,他又与吴鼎昌、张季鸾合作,组成新记公司,正式接办了在现当代中国报坛上有重大影响的大公报,担任总经理兼副总编辑,成为新记公司大公报的核心人物之一。

从1912年参加大共和日报工作,到1949年辞世,他在旧中国的新闻界拼搏了近40年,在同时代人中有“ 报业祭酒,论坛权威 ”之誉。 此外,他还曾经参加过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是采访这次会议的唯一的中国记者。

新闻思想

胡政之首先是一个爱国者,他和张季鸾都有朴素的文章报国的思想。他们合作办报的目的,是企图以“ 文人论政 ”为手段,来实现他们那一代知识分子振兴中华的理想。 他在新记公司大公报倡导了“不党、不卖、不私、不盲”的“四不”办报方针。

评价

方汉奇老师在 《一代报人胡政之》一文中评价道,胡政之和与他同时代的邵飘萍、成舍我等一样,都称得上是新闻事业的全才,和新闻工作的多面手。

他首先是一个杰出的记者。其次,是一个杰出的报刊政论家。他有很好的文史根底,笔力雄健,意简言赅,条分缕析,鞭辟入里再次,是一个熟练的编辑工作者。他在新记公司 《大公报》 充分发挥了他在经营管理方面的才干,成为蜚声于时的报业企业家。

-

06.

“报业巨星”

张季鸾

生平简介

笔名一苇、榆民等。1905年官费留学日本,任 《夏声》杂志编辑。1910年任上海 《民立报》记者。 1913年,受命北上创办北京《民立报》。

后到上海 《大共和日报》主持国际版,又任 《民信日报》总编辑,积极进行反袁宣传。袁死后,任上海《新闻报》驻京特派记者和政学系机关报《中华新报》总编辑。 担任新记《大公报》总编辑兼副总经理之后,张季鸾在新闻界享有盛名。

贡献

1905年官费留学日本,任《夏声》杂志编辑,开始走上“ 言论救国 ”的道路,1910年任上海《民立报》记者。1913年,受命北上创办北京《民立报》,最先在报纸上披露袁世凯政府与五国银行团签订的“ 善后大借款 ”合同全文,后被捕入狱。

1916年接办《中华新报》并兼任上海《新闻报》驻北京通讯记者。他希望办一份不依赖党派、不接受任何津贴而完全独立自主的政论报纸,1926年,他与胡政之、吴鼎昌商妥合作计划,用“ 新记公司 ”名义接办《大公报》。

新闻思想

建立文人论政的独立报业,他立志办一份不依赖党派、不接受任何津贴而完全独立自主的政论报纸;

报业应维护国家利益,他在新记《大公报》“四不”政策中昭告国人:

凡其行为利于国者,拥护之,其害国者,纠弹之;报业应为公众论坛;

报业应促进社会改革,他认为报纸不仅为政治改革之工具,亦为社会改革之动力;报业应享自由并担负责任。

评价

学者李瞻评价道,张季鸾先生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和伦理的特质,并兼有西方民主政治与自由主义的思想。他的思想和主张是先知先觉,他的为人处世,可为后人的典范。

真题

1941年5月,《大公报》被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授予“荣誉奖章”。张季鸾在5月15日社评中写道“中国报”有一点与各国不同,就是各国的报是作为一种大的实业经营,而中国报原则上是文人论政的机关,不是实业机关。这一点,可以说是中国落后,但也可以说是特长,民国以来中国报也有商业化的趋势,但程度还很浅。

以本报为例,假若本报尚有渺小的价值,就在于虽按着商业经营,仍能保持文人论政的本来面目”。试评述张季鸾得出“中国报原则上是文人论政的机关,不是实业机关”的主要依据及主要目的,试分析该论断是否符合史实。

(2020南京师范大学613,论述题)

-

07.

“新闻全才”

邵飘萍

生平简介

1906年考入浙江高等学堂师范科,当时读了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的文章,萌发出“ 要做一个新闻记者的动机 ”和“ 新闻救国 ”的思想;

1911年协助杭辛斋创办 《汉民日报》并兼任 《浙江军政府公报》编辑,开始了他的职业报人生涯;“ 二次革命 ”失败后,被反动当局构陷入狱,出狱后东渡日本留学,就读于东京政法学校,与同学潘公弼创办东京通讯社;

1916年回国,受聘于上海 《申报》《时报》《时事新报》;同年8月在北京创办新闻编译社;1918年创办 《京报》,兼任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讲师; 1926年,在北京被反动军阀杀害。

贡献

1915年在日本留学期间创建东京通讯社,专门为京、沪报纸提供东京通讯;为改变外国通讯社“ 任意左右我国之政闻 ”的状况,于1916年在北京创办新闻编译社,以消息迅捷闻名;他每天都向《申报》发去新闻专电和内容较为详细的《北京特别通信》,对北洋政府的内政、外交及国会的动态作出翔实可靠的报道;

1918年创办《京报》,兼任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讲师,根据他在各高校讲授新闻学课程的讲义整理出版的《实际应用新闻学》是我国最早的新闻采访学专著之一。

新闻思想

邵飘萍读书期间就萌发出“ 新闻救国 ”的思想,他自称“ 余百无一嗜,惟对新闻事业乃有非常兴趣,愿终身以之 ”。他在政治上紧随时代步伐,在业务上精益求精。 他最擅长的是新闻采访,常常能够采访到别人所不能的新闻。

评价

邵飘萍是我国新闻界不可多得的全才。他既办通讯社又办报纸,既精通采写业务又善于经营管理,既从事新闻实践又从事新闻教育,并在这些方面都取得了卓越成就。

真题

简述邵飘萍新闻活动及其影响(2019暨南大学707,简答题)

为什么说邵飘萍是新闻界不可多得的全才?(2019湖南大学714,简答题)

邵飘萍(2020浙江传媒学院440,名词解释)

今日互动:

如果给你一个机会,你想体会哪位报人的人生?

Reference

参考资料

-

[1] 方汉奇. 中国新闻传播史.第3版[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21] 杨秋燕.刘少少的报刊活动及报刊政论思想分析[J].读天下,2016(20):157-158.

[3] 徐培汀.隽趣幽默 对比鲜明——读徐彬彬通讯《又一个——劫车案——之结束》[J].新闻记者,1984(09):38-39.

[4] 张丹萍.民初报届三杰之一——徐彬彬之再发现[J].新闻研究导刊,2015,6(17):294+293.

[5] 方汉奇,林溪声.林白水:以身殉报的报界先驱[J].新闻与写作,2006(09):30-32.

[6] 方汉奇.一代报人胡政之[J].新闻与写作,2005(01):35-36.

[7] 李瞻.报业巨星张季鸾先生[J].国际新闻界,2010,32(09):100-109.

为了回馈大家,我们这本包含中国新闻史、外国新闻史的新闻史笔记定价仅为89RMB(89RMB中国内地包邮,你在新疆、西藏、海南我们都包邮)。

之前报名过瓦洛佳任一课程的同学直接享受会员vip价69RMB!

(戳师姐领取优惠券)

新加入的萌新没有超值分享价吗?当然有!

后台回复【笔记】,按提示操作,还可以享受分享价,也就是69RMB包邮的价格得到我们的新闻史笔记。

-end-

新闻史|最高能的中新史梳理在这里!

新闻史 | 这部剧里出镜的报人,说不定也会出现在试卷上

掌握了这些报刊,中国古代新闻史拿满分

| 瓦洛佳新传全程班 | 实务全程班 | 实务热点 |

| 新闻芝士堡 | 真题实务早知道 | 消息评论赏析 |

| 新闻人物| 实务训练营| 新闻史 |

中新史和外新史知识点梳理。

(责任编辑:)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 注册时间:2024-09-20 10:09 最后登录:2024-09-20 10:09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