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欧博ABG官网-欧博官方网址-会员登入

古代名臣为官清廉皇冠之典范

时间:2024-05-23 16:55来源: 作者:admin 点击: 12 次
清廉乃不受不污,皇冠清正廉洁。在漫长的古代社会,“出淤泥而不染”的为政清廉者并非凤毛麟角。他们把清廉视作为官的操守、修养和人格,守身如玉,一介不苟,千古传为美谈,至今仍值得借鉴。 见利思义拒贿赂 战国时期鲁国相国公孙仪特别喜欢吃鱼,人们争着送鱼给他,但均被拒之门外。他的弟子们劝他说:“你既然喜欢吃鱼

清廉乃不受不污,皇冠清正廉洁。在漫长的古代社会,“出淤泥而不染”的为政清廉者并非凤毛麟角。他们把清廉视作为官的操守、修养和人格,守身如玉,一介不苟,千古传为美谈,至今仍值得借鉴。

见利思义拒贿赂

战国时期鲁国相国公孙仪特别喜欢吃鱼,人们争着送鱼给他,但均被拒之门外。他的弟子们劝他说:“你既然喜欢吃鱼,就该收下人们送来的鱼,为什么不接受呢?”公孙仪深刻地分析道:“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才不肯接受鱼。如果接受了别人的鱼,到时候就要迁就别人。迁就别人,就是徇私枉法。徇私枉法,就难免被罢官。如果我的相国职务没有了,这些人也一定不会再给我送鱼了。到那时我又没薪俸自己买鱼,还能再吃到鱼吗?”

无功不受赐和封

儒家思想的开创者孔子认为,为政都在利和禄上要“先事后得”、“敬其事而后其食”、“仁者先难而后获”,视不合义理的富足和高贵如天上的浮云一般。孔子的得意门生曾参,因不愿出来做官而漫游四方,DG游戏身着旧絮袍,手脚长满了老茧,有时一连断炊几天,十年没有添置新衣。鲁哀公称赞他是一位贤者,于是想给他一块封地。曾参辞谢不受。

清廉恐为他人知

魏晋时期,胡质、胡威父子皆以为官清廉著称于世,人们赞颂他们是“父子清官”。胡质一生历任高官,清廉爱民,从不看重钱财,不置家产。嘉平二年(250年),胡质病死时,“家无余财,惟有赐衣书箧而已”。后来,朝廷追思清节之士,赐“谷二千斛,钱三十万,布告天下”。后来,胡威也做了官,屡迁至太守、刺史、尚书。他为官清正廉洁,欧博注册理政勤勤恳恳,一般上朝参政都不坐轿,朝迁给他的俸禄年年都拿出一些救济灾民。人们都称赞他清正廉洁不亚于其父。有一次,晋武帝问胡威:“你们父子皆清廉,比较起来,是你不如你父,还是你父不如你呢?”胡威不假思索地回答说:“臣不如父也。”晋武帝又问:“你父因何为胜?”胡威答道:“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是臣远不及父也。”其实,廉无须张扬,贪也遮掩不住。

拒礼为开廉洁风

包拯为官30多年,视廉洁为做官之根本,清心寡欲,刚正不阿,即便是皇上所送生日礼物也一概退回,表现出了他的崇高节操和无私品格,千古传为美谈,至今仍给人以深刻的教益。包拯60岁寿辰,提前叮嘱其儿包贵一律不收任何寿礼。他在《拒寿礼》诗中这样写道:“铁面无私丹心忠,欧博代理做官不可贪叨功。操劳本是分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好一个“拒礼为开廉洁风”!竟然拒到了皇帝头上,真乃难能可贵。包拯拒收皇礼并非作秀,他的《书端州郡斋壁》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包拯传世的诗只有《拒寿礼》和《书端州郡斋壁》两首,可谓弥足珍贵。康定元年(1040年),包拯出任端州知州。端州以产端砚(贡品)著名,历任端州地方官员趁进贡之机,向砚工额外索取数十倍以中饱私囊,或以遗权贵,作攀附进身之资。包拯到任后,为了表明心态,即作《书端州郡斋壁》为箴,郡斋即郡守的府第。壁箴曰:“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木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诗中虽只字未提端砚,却为端砚有感而发,表明了包拯刚正无邪、对贪官污吏憎恶如仇的严正心绪,欧博官网既是个人居官之箴,也对后来到此为官者具有一定的警示作用。据史载,他在端州知州任上,只以朝廷规定的数量制作端砚,按实际数目征收,深受百姓欢迎。直到离任时,仍是“不持一砚归”。

清风两袖朝天去

“两袖清风”,《辞海》上解释为“居官廉洁,除两袖清风外别无所有。”明代吴应箕在《楼山堂集·忠烈杨睫传》中这么说:“入计时,止于两袖清风,欲送其老母归楚,至不能治装以去。”至明代于谦,“两袖清风”与为官清廉紧密相联在一起。都穆《都公谭纂》卷上曰:“于少保(谦)尝为兵部侍郎,巡抚河南,其还京日,不持一物,人传其诗云:绢帕麻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 ,免得闾阎话短长。”这首《入京》诗,意谓绢帕、蘑菇和线香,本来是老百姓的所用之物,如果搜刮奉官就会造成祸殃;两袖清风,不持一物进京城,可以免去老百姓说短道长。这样,“两袖清风”或“清风两袖”渐成为官清廉的固定评语。

展开全文

不畏人知畏己知

慎独被古人看作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在慎独方面,明朝李汰和清朝叶存仁堪称典范。李汰因在文章上很有功夫受到朝廷重用。有一年,他去福建主持秋闱考试,考试前一天夜里,有一名书生推门而进,从怀里掏出一百两白银放在案桌上。李汰厉声问道:“你这是干什么?”书生倾吐苦衷:“李大人,这非本人意愿。穷人家孩子读书不易,中举人更难,听人传说,科场中不走这条路,再好的学问也行不通。”李汰联想到以往考生行贿通路子、国家选才不当的弊端,便斩钉截铁地对书生说:“这一回由我主持考试,金钱是打不开通路的,你把银子收起来,回去把心思用在考试上罢。”第二天,在考场的门上,高悬着一幅大匾,上面题诗一首:“义利源头识颇真,真金难换腐儒心,莫言暮夜无知者,怕塞乾坤有鬼神。”清朝雍正年间的叶存仁,先后在浙江、安徽、河南等地任教官,历时三十多载,毫无苟取。有一次离任时,僚属相送,船却迟迟不发,待到月明星高时,方见划来一叶小舟,原来是送馈赠的。叶当即题诗婉拒:“月月风清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表现出了钱财难移其志,慎独鬼服神钦的高尚情操。

官到能贫乃是清

清代学者戴远山曾撰过一副对联:“诗堪如画方为妙,官到能贫乃是清。”能贫就是安于贫穷,以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为荣,以铺张浪费、奢侈挥霍为耻,不为金钱所惑,不为物欲所动。北魏三朝元老长孙道生,坚持俭朴自恃,不慕奢华。他的府第矮小简陋,与朱门连街的华宅高院相比,简直残如破庙。他的儿子觉得有失体面,多次劝说父亲修缮未果,只好趁父亲出征之机,对原有住宅进行大规模改建,筑成四周带有廓屋的堂庑和高大华美的门楼。长孙道生得胜归来,看到修建后的府第,动用家法严厉惩罚了儿子,并拆毁了新建的堂庑和门楼。

官罢囊空两袖寒

古代为政清廉者,深知“非俭无以养廉,非廉无以养德”之道理,“念为廉吏,奉法守职,竟死不敢为非”;“为浊富不若为清贫,以忧生不若以乐死”;做到“国计已推肝胆许,家财不与子孙谋。”被誉为扬州“八怪”之一的清代画家、文学家郑板桥,在乾隆年间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由于他深深体谅民间疾苦,因此在为官上非常清廉。后因呈请赈济灾民而惹怒上司,被强加一个子虚乌有的罪名而罢官。回到扬州以后卖字画为生,对贫苦穷人慷慨解囊,而自己过着十分贫穷和清苦的生活,以至于女儿出嫁而难置一点嫁妆。他在赠女儿嫁奁诗中写道:“官罢囊空两袖寒,聊凭卖画佐朝餐,最惭吴隐奁钱薄,赠尔春风几笔兰。”

纵观古人为政清廉之典范,他们的思想境界和行为准则,正如明朝《薛文清公从政录》中讲的那样:“有见理明而不妄取者,有尚名节而不苟取者,有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者。”但无论哪一类,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注重道德修养,做到洁身自好,以不贪占、不苟取、不收受非分之钱财为美德。在古人清廉者身上虽有着浓厚的封建意识和鲜明的时代特征,但古廉今鉴仍具有“见贤思齐”的现实意义。如果每个领导干部都能像古代清廉典范那样不收受礼物,不以权谋私,不放纵子孙,不巴结权贵,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仰不愧于党,俯不怍于民,问心而无悔,那么廉洁一定会蔚然成风。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 注册时间:2024-09-20 08:09 最后登录:2024-09-20 08:09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