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三一年底,欧博蒋介石因对日立场软弱受到内外夹攻,再次被迫下野。国民党召开四届一中全会改组政府,由林森出任国民政府主席,孙中山之子孙科出任行政院院长,蒋介石、汪精卫、胡汉民担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常委(轮流担任主席)。 一九三二年初,严重的财政危机令南京政府几乎无法运转,上任不到一个月的孙科被迫辞职。孙科恳请在奉化老家的蒋介石重回南京。蒋介石表示,皇冠无论于国、于公、于私、于总理(孙中山)、于旧部,都不能不“往救”。于是说服汪精卫同赴南京。 一月二十八日,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决定:汪精卫出任行政院院长。当夜“一•二八”事变爆发。 第二天,蒋介石复任军事委员会常委,负责调动军队,指挥对日战事。 二十日,国民政府宣布将首都迁至中原的洛阳——对于一个国家来讲,DG游戏迁都是非常之事,如果没有大灾大难,除非准备长期作战,难以解释何以迁都。 展开全文
二月一日,蒋介石在徐州召开军事会议讨论对日作战计划,决定将中国划分为四个防卫区: 黄河以北为第一防卫区,司令长官张学良; 黄河以南、长江以北为第二防卫区,欧博注册司令长官蒋介石; 长江以南与闽浙两省为第三防卫区,司令长官何应钦; 两广地区为第四防卫区,司令长官陈济棠。 十四日,国民政府军政部令陆军第八十七师(师长张治中兼)、第八十八师(师长俞济时)以及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导总队(总队长唐光霁)合编成第五军,张治中为军长,紧急增援上海。二十一日,蒋介石令陆军第十师(师长李默庵)、第八十三师(师长蒋伏生)紧急开赴浙江。二十二日,欧博代理蒋介石令驻扎河南的陆军第一师(师长胡宗南)于二十七日前抵达浦镇;二十三日,蒋介石令陆军第九师(师长蒋鼎文)集结于杭州;二十九日蒋介石令陆军第四十七师(师长上官云相)由镇江赶赴昆山。 三月初,国民党在洛阳召开四届二中全会,蒋介石被推举为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兼总参谋长,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张学良、陈枢铭、李烈钧、陈济棠成为军事委员会委员。会议发布宣言,号召“全国军队,应抱同一长期抗战之决心”,表明“中国抵抗之决心,则随时随地将历久而无间”。但也特别阐述道:“外交与军事,相辅而行,尤须衡情审变,由统筹民族厉害而决策,不宜应付国内环境而定计。” 那时候,汪精卫和蒋介石在对日立场上基本一致,即一面交涉,一面抵抗。 汪精卫有“最低限度”之说:“现在国民政府并没有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所以同时并行一面抵抗,一面交涉。军事上抵抗,外交上交涉,冀不失领土、不丧主权。在最低限度以下时,我们决不让步;在最低限度以上时,亦不固作强硬,这是我们共赴国难的方法。” 蒋介石则表示,一旦超出“忍受之防线”,就要与日本拼个鱼死网破:“交涉必须定一最后防线与最大限度,此限度至少不要妨碍行政与领土完整,即不损害九国公约之精神与不丧失国权也。如果超此限度,退让至不能忍受之防线时,即与之决战,虽至战败而亡,亦所不惜。必具此决心与精神,而后方可言交涉也。” 这是蒋介石首次在对日关系上使用“决战”二字。 亲爱的朋友,如您喜欢本文,请关注大鹏微信公众号“大鹏说书(账号dapengshuoshu)。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