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官员的俸禄、工资收入表 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员的俸禄制度,DG游戏限于资料,相关的研究并不多,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朱大渭先生的(《两晋南北朝的官俸》,《中国经济史研究》,1986年第4期)和曹文柱先生的《东晋南朝官俸制度概说》(《北京师范学院学报》,1986年第1期),朱先生的文章以时代先后为序,分别考订核算了两晋南北朝各时期各品级官员的俸禄确数或者概数,得出了“官阶愈高,官俸愈丰”,各品官俸差也是“官阶越高,其差额越大,且高级官俸与低级官俸悬殊甚大”的结论。而曹先生的文章则不以王朝的更替为断限的依据,而是将官俸分为“实物俸禄”与“力役”两种形式,并分别予以考察。《汉唐职官制度》则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把俸禄进一步细分为三类“一为基本俸禄,以年计算为年俸,以月计算为月俸;一为力役,性质与近代高级官员由按政府级别提供秘书、警卫、司机、保姆类似,我们称为力禄;一为土地,一般是对基本俸禄不足以代耕的补充,欧博注册我们称为田禄”,分三节叙述了这三种俸禄形式在汉唐间演变的基本情况。 西晋时的官俸。第一食俸月五斛,绢春百匹,秋二百匹,绵二百斤。南北朝时期的宋,州、郡秩俸多随土所出,无有定准,其后一律给现钱。梁时俸禄分五级,一品万石,至五品二千石。北魏前期不设禄秩,每季各随近给公田,刺史15顷,太守10顷,县令6顷。这些地方官吏,只要上缴定额的租调,便可在区内大力搜刮。因此,北魏前期吏治腐败,官吏四处搜刮抢掠,'初来单鞭执马,返时从车百两'。所以,史书上对北魏官吏有'饥鹰饿虎'之称。因此,欧博代理孝文帝时改行俸禄制。均田制颁布后,又对地方官员按职别高下,分别授予公田作为俸禄。刺史15顷,太守10顷,治中、别驾各8顷,县令、郡丞6顷。公田不许买卖,离职时交递下任官吏,北周北齐也大致如此。然而,这一时期不论是秩禄还是俸田,都是按照国家'九品中正制'来实行的,在九品之内的官国家才给予俸禄,不入品的和下属吏胥的俸禄国家并不负责,仍由地方政府筹措。 曹魏时发放粟米为俸禄。至西晋实行占田制,按官品各地分别授予职田和谷帛,授田标准为:一品50顷(每顷100亩),二品45顷,以下每品递减5顷,至九品10顷,各食其租。此外,《晋书》中记载禄秩有: 1)诸公及开府位从公者,品秩第一,欧博官网食奉日五斛。太康二年,又给绢,春百匹,秋绢二百匹,绵二百斤。元康元年,给菜田十顷,田驺十人,立夏后不及田者,食奉一年。 2)特进品秩第二,食奉日四斛。太康二年,始赐春服绢五十匹,秋绢百五十匹,绵一百五十斤。元康元年,给菜田八顷,田驺八人,立夏后不及田者,食奉一年。 3)光禄大夫与卿同秩中二千石,食奉日三斛。太康二年,始给春赐绢五十匹,秋绢百匹,绵百斤。惠帝元康元年,欧博娱乐始给菜田六顷,田驺六人。 4)尚书令,秩千石,食奉月五十斛。太康二年,始给赐绢,春三十匹,秋七十匹。绵七十斤。元康元年,始给菜田六顷,田驺六人,立夏后不及田者,食奉一年。 5)左右尚书仆射,食奉月四十五斛。 南朝宋、齐大致与晋略同。梁天监时,定一品秩万石,二、三品秩中二千石,四、五品秩二千石。但所给钱谷却任意。陈时稍敛。 北魏初期官吏无俸禄,任其搜刮。至孝文帝改革,始行俸禄,从每户征调帛3匹、谷2石9斗作为百官俸禄,地方长官按户给俸,多少不一。实行均田制后,地方守宰授给公田食租,刺史15顷,太守10顷,县令、郡丞6顷。 北齐按官品给俸禄,计量单位改为布帛的匹,一品岁秩900匹,从一品800匹,以下以百匹等差,至从三品400匹;四品240匹,以下以40匹等差,至从五品120匹;六品100匹,以下以20匹等差,至从七品40匹,再往下以4匹等差,到从九品24匹为止。另外事繁者可增加1/4的俸禄,闲者将减少1/4。给付方式:一分为帛,一分为粟、一分为钱。地方长吏各分上中下三等九级(按户口多少):州刺史从300匹至800匹不等,郡太守从220匹至500匹不等,县令从50匹至150匹不等。 北周复古于周礼,改品为命,禄秩上从下士(正一命、一命)每年125石,历经中士(正二命、二命)、上士(正三命、三命)、下大夫(正四命、四命)、中大夫(正五命、五命)、上大夫(正六命、六命),每级加倍,至上大夫为4000石。再往上则卿(正七命、七命)6000石、孤(正八命、八命)7000石、公(正九命、九命)万石。 ◆隋朝官员的俸禄、工资收入表 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不仅结束了从东汉末年到南北朝长达380年的战乱纷争,而且建立了以后延续了1300年的政府体制.开创了科举制度,使得出身贫寒的士人也有机会执掌朝政.三省六部制也被一直沿用了1000多年.因此,虽然隋朝统治时间非常短暂,关于隋炀帝暴政的描述也屡见不鲜,但这并不足以抹杀其对历史,对人民的贡献.根据史书记载:唐朝最强盛的'开元盛世'时期,全国只有820万户,是唐朝的最高值;而隋朝'开皇之治'时期,全国就有户890万.并且终唐一世,各项经济指标都没有恢复到隋朝的水平(《隋书》《旧唐书》《新唐书》等)。 隋朝的官俸比较高,并且官员数量也较多。据统计,隋代官数为12576员,其中中央官员2581人,地方官员9995人。从隋代俸禄制度来看,地方上9995名官员,都属于国家官员,是由朝廷任命的,国家财政要发放俸禄。但地方上除了这一批国家任命的官员外,还有一批不是国家任命的胥吏,这些人国家没有明文规定的俸禄制度,看来他们的俸禄是由地方政府发放的。 由于隋朝的俸禄并不仅按照品级发放,还与其所担具体职务有关,比如虽然都是第五品,但是丹阳令尹就是中二千石(2160石),会嵇太守则为二千石(1440石),皇子府长史为千石(960石),皇子府谘议参军为八百石,而太子中舍人只有六百石,所以不能简单地用品级确定官员工资。但是为了节省版面,也为了使大家更加清晰地了解整体情况,在这里我仍然给每个品级定了一个大概的俸禄值,仅供参考。 俸禄(石) 收入(元/年) 一品 4200 81.6万 二品 2160 42.0万 三品 1440 28.0万 四品 960 18.7万 五品 840 16.3万 六品 840 16.3万 七品 600 11.7万 八品 600 11.7万 九品 360 7.0万 附:隋朝职官表(隋) 部门 官职 品级 职掌 (三师) 太师、太傅、太保 正一品 为皇帝辅弼之官 (三公) 太尉、司徒、司空 正一品 同汉代之职掌 尚书省 尚书令 正一品 总揽一切政令 左、右仆射 从二品 为尚书令之副手 六部尚书 正三品 分掌吏、礼、兵、刑、户、工 尚书左、右丞 从四品 门下省 纳言(即侍中) 正三品 掌宣达帝命 给事黄门侍郎 正四品 掌机密文件,备皇帝顾问 内史省(即中书省) (为避杨忠之讳,改'中'为'内') 内史令(即中书令) 正三品 内史省长官,全国政务 内史侍郎 正四品 内史令之副手 御史台 御史大夫 从三品 掌监察、执法 治书侍御史 从五品 侍御史 从七品 监察御史 从八品 州(炀帝时改郡) 刺史(郡太守)上州: 正三品 掌其州治 中州: 从三品 称州时,州长为刺史; 下州: 正四品 称郡时,郡长为太守。 通守 长史、司马 正五品至正六品 县 县令 上县: 从六品 中县: 从七品 下县: 正八品 丞: 从八品至从九品 尉: 从九品 ◆唐朝官员的俸禄、工资收入表 大唐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声誉八方,四海咸服.唐朝是一个非常富庶的一代,富裕到什么程度呢?据史料记载,在唐太宗贞观年间,一斗米(12.5斤)仅需要5文钱!!而到清朝相同重量的米则需要大约130文,物价竟然便宜25倍!!可见当时物质之丰富程度. 同时,隋唐还是科举考试的发起时期,在此之前的官员主要是名门望族,士大夫,这些人有封地与财产,做官是义务,国家给的俸禄对他们拥有的财产来说,很少很少,所以俸禄对于他们而言无所谓.而到隋唐后,寒门也可当官,当官成为士人生存发家的道路,为此朝廷也相应大幅提高官员的待遇,以保证官员们安心办公,而无须为生计操劳. 唐代的官员俸禄一般由禄米、人力、职田、月杂给、常规实物待遇和特殊实物待遇几部分组成。以唐朝前期正三品京官(相当于今国务院各部部长、北京市市长级别)为例:每年禄米400石,职田9顷,杂役38人,每日发常食料九盘(细米二升二合,粳米八合,面二升四合,酒一升半,羊肉四分,酱四合,醋四合,瓜三颗,盐、豉、葱、姜、葵、韭之类各有差;木橦、春二分,冬三分五厘;炭、春三斤,冬五斤),大概约合每月8000文;每日可享受免费工作午餐,每年元正冬至各赐绢5匹、金银器、杂彩不等(包括夫人),依据品级国家配发至少五种不同场合的服装(包括全套衣帽鞋带配饰);本人或祖父母、父母亡故,给营墓夫60人役使10天,按品级配给丧葬所需一应器物,赠绢、布、绵等100段,粟百石。遇有特殊情况,还有赏赐。一般官吏每三年考核一次,业绩突出者可加俸禄,反之则减扣。 当然,官吏还有其他待遇,如亲属免役、住房、乘车、受田、子孙享受优先入学和做官等优惠和特权。每年可享受公休假(汉朝是5天一休,唐朝是10天一休)。家里父母亡故,享受“丁忧”一年。并规定:“诸职官年及七十,精力衰耗,例行致仕。”(也就是说七十岁了可以退休)而古时候平均寿命不长,70岁退休,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基本上是等于终身制了。而且对退休官员还要举行欢送仪式,与现在发一个“光荣退休”的证书,虽然形式不同,但意思是一样的。三品以上官员致仕后,仍恩准在朝廷行走,参与国家大事。五品官以上致仕者给半俸,功臣元勋经皇帝特批,退休后可保留全薪。如名相房玄龄、宰相宋璟致仕时,皇上特批均赐全禄。六品以下官员退休,则赐给一定数量的田地养老。 由于唐朝官员的俸禄内容繁复,在此不一一列举,仅计算其中俸钱,俸料和职田三种,其中职田收入主要靠官员自己定的租税决定收入高低,在此以唐朝政府规定的税收额度计算:即每亩1石(108斤).根据前面博文<古代一两银子值多少钱>可知,唐太宗年间,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4248元人民币. 此表为贞观(唐太宗)年间的官员收入: 俸钱(两/年) 俸料(石) 职田(亩) 仆役(两/年) 收入(元/年) 一品 81.6 650 1200 240 172.6万 二品 72 470 1000 180 135.6万 三品 61.2 370 900 120 101.6万 四品 50.4 280 700 79.3 74.1万 五品 43.2 180 600 60 59.0万 六品 28.8 95 400 26.4 33.1万 七品 25.2 75 350 19.2 27.1万 八品 19.2 64.5 250 7.5 17.5万 九品 15.6 54.5 200 5 13.7万 评:唐朝官员的工资也是相当可观的.当然无法与宋朝官员的工资相比(唐朝官员1年的收入几乎仅相等于宋朝官员1个月的收入),不过与现在相比也还是相差不多的. 附:唐朝官职表 (散官定义见--<古代官员的工资--宋朝篇>) 正第一品 (实职)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 (爵) 王 从第一品 (实职)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文散官)开府仪同三司 (武散官)骠骑大将军 (爵) 嗣王、郡王、国公 正第二品 (文散官)特进 (武散官)辅国大将军 (爵) 开国郡公 (勋官)上柱国 从第二品 (实职) 尚书左右仆射、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京兆河南太原等七府牧、大都督、 (扬、幽、潞、陕、灵)大都护 (文散官)光禄大夫 (武散官)镇军大将军 (爵) 开国县公 (勋官) 柱国 正第三品 (实职) 侍中、中书令、吏部尚书、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 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左右金吾卫、左右监门卫、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 左右英武六军大将军、左右千牛卫大将军、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尚书、 太子宾客、太常卿、宗正卿、太子詹事、左右散骑常侍、内侍监、中都督、上都护 (文散官)金紫光禄大夫 (武散官)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 (勋官) 上护军 从第三品 (实职) 御史大夫、秘书监、光禄、卫尉、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卿、国子祭酒、 殿中监、少府监、千牛龙武将军、下都督、上州刺史、京兆河南太原等七尹、 五大都督府长史、大都护府副都护、亲王傅 (文散官)银青光禄大夫 (武散官)云麾将军 (爵) 开国侯 (勋官) 护军 正第四品上阶 (实职) 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丞、吏部侍郎、太常少卿、太子左庶子、太子少詹事、 太子左右卫、左右司御、左右清道、左右内率、左右监门率府率、中州刺史、军器监、 上都护府副都护、上府折冲都尉 (文散官)正议大夫 (武散官)忠武将军 (爵) 开国伯 (勋官) 上轻车都尉 正第四品下阶 (实职) 尚书右丞、诸司侍郎、太子右庶子、左右谕德、左右千牛卫、左右监门卫中郎将、 亲勋翊卫羽林中郎将、下州刺史 (文散官)通议大夫 (武散官)壮武将军 从第四品上阶 (实职) 秘书少监、八寺少卿、殿中少监、太子左右卫、司御、清道、内率、监门副率、 太子亲勋翊卫中郎将、太子家令、太子率更令、太子仆、内侍、大都护亲王府长史 (文散官)太中大夫 (武散官)宜威将军 (勋官) 轻车都尉 从第四品下阶 (实职) 国子司业、少府少监、将作少匠、京兆河南太原府少尹、大都督府大都护府亲王府司马、 上州别驾、中府折冲都尉 (文散官)中大夫 (武散官)明威将军 正第五品上阶 (实职) 谏议大夫、御史中丞、国子博士、给事中、中书舍人、太子中允、太子左右赞善大夫、 都水使者、万年长安河南洛阳太原晋阳奉先会昌县令、亲勋翊卫羽林郎将、 中都督府上都护府长史、亲王府谘议参军事、军器少监、太史少监、亲王府典军 (文散官)中散大夫 (武散官)定远将军 (爵) 开国子 (勋官) 上骑都尉 正第五品下阶 (实职)太子中舍人、尚食尚药奉御、太子亲勋翊卫郎将、内常侍、中都督上都护府司马、 中州别驾、下府折冲都尉 (文散官)朝议大夫 (武散官)宁远将军 从第五品上阶 (实职)尚书左右诸司郎中、秘书丞、著作郎、太子洗马、殿中丞、尚衣尚舍尚乘尚辇奉御、 献陵昭陵恭陵桥陵八陵令、亲王府副典军、下都督府上州长史、下州别驾 (文散官)朝请大夫 (武散官)游击将军 (爵) 开国男 (勋官) 骑都尉 从第五品下阶 (实职) 大理正、太常丞、太史令、内给事太子典内、下都督府上州司马、亲王友、宫苑总监、 上牧监、上府果毅都尉、驸马都尉、奉车都尉 (文散官)朝散大夫 (武散官)游击将军 正第六品上阶 (实职) 太学博士、太子詹事府丞、太子司议郎、太子舍人、中郡长史、太子典膳药藏郎、 京兆河南太原府诸县令、亲王府掾属、武库中尚署令、诸卫左右司阶、中府果毅都尉、 镇军兵满二万人已上司马、亲勋翊卫校卫、卫官 (文散官)朝议郎 (武散官)昭武校尉 (勋官) 骁骑尉 正第六品下阶 (实职) 千牛备身左右、太子文学、下州长史、中州司马、内谒者监、中牧监、上牧副监、上镇将 (文散官)承议郎、 (武散官)昭武副尉 从第六品上阶 (实职) 起居郎、起居舍人、尚书诸司员外郎、八寺丞、大理司直、国子助教、城门符宝郎、 通事舍人、秘书郎、著作佐郎、侍御医、诸卫羽林长史、两京市署令、 下州司马、亲王文学、主簿、记室、录事参军、诸州上县令、诸率府左右司阶、 镇军兵不满二万人司马、左右监门校尉、亲勋翊卫旅帅 (文散官)奉议郎 (武散官)振威校尉 (勋官) 飞骑尉 从第六品下阶 (实职) 侍御史、少府将作国子监丞、太子内直典设宫门郎、太公庙令、司农寺诸园苑监、 沙苑监、下牧监、宫苑总监副、互市监、中牧副监、下府果毅都尉、亲王府校尉、 文散官)通直郎 (武散官)振威副尉 正第七品上阶 (实职) 四门博士、詹事司直、左右千牛卫长史、尚食尚药直长、太子左右卫司御清道率府长史、 军器监丞、诸州中县令、京兆河南太原府司录参军事、 大都督大都护府录事参军事、亲王府诸曹参军、中镇将、太子千牛、亲勋翊卫队正副队正 (文散官) 朝请郎 (武散官)致果校尉 (勋官) 云骑尉 正第七品下阶 (实职) 尚衣尚舍尚乘尚辇直长、太子通事舍人、内寺伯、京兆河南太原府大都督大都护府诸曹参军、 中都督上都护府录事参军事、诸仓诸冶司竹温汤监、诸卫左右中候、 上府别将、上府长史、上镇副、下镇将、下牧副监 (文散官) 宣德郎 (武散官)致果副尉 从第七品上阶 (实职) 殿中侍御史、左右补阙、太常博士、太学助教、门下录事、中书主书、尚书都事、九寺主簿、 太子詹事主簿、太子左右内率监门率府长史、太子侍医、太子三寺丞、都水监丞、 诸州中下县令、亲王府东西阁祭酒、下都督府上州录事参军、中都督上都护府诸曹参军事、 中府别将长史、中镇副、左右监门直长、勋卫、太子亲卫 (文散官)朝散郎 (武散官)翊麾校尉 (勋官) 武骑尉 从第七品下阶 (实职) 太史丞、御史台少府将作国子监主簿、掖庭令、宫闱令、上署令、诸州下县令、诸陵署丞、 司农寺诸园、宫苑总监丞,下都督府诸曹参军,太子内坊丞、亲王国令、公主家令、 上州诸参军事、下府别将长史、下镇副、诸屯监、诸率府左右中候、 镇军满二万人以上诸曹判司、太子左右监门直长、亲王府旅帅、诸折冲府校尉 (文散官)宣议郎 (武散官)翊麾副尉 正第八品上阶 (实职) 监察御史、协律郎、诸卫羽林龙武军录事参军事、中署令、中州录事参军事、太医博士、 太子典膳药藏丞、军器监主簿、武库署丞、两京市署丞、上牧监丞、 镇军不满二万人以上诸曹判司、翊卫、太子勋卫、亲王府执仗执乘亲事 (文散官) 给事郎 (武散官) 宣节校尉 正第八品下阶 (实职) 奚官内仆内府局令、下署令、诸卫羽林龙武诸曹参军事、中州诸司参军事、 亲王府京兆河南太原府大都督大都护府参军事、尚药局司医、京兆河南太原府诸县丞、 太子内直宫门丞、太公庙丞、诸宫农圃监、互市监丞、司竹副监、司农寺诸园苑监丞、 灵台郎、诸卫左右司戈、上戍主、备身 (文散官) 征事郎 (武散官) 宣节副尉 从第八品上阶 (实职) 左右拾遣、太医署针博士、四门助教、左右千牛卫录事参军、下州录事参军、诸州上县丞、 中牧监丞、京县主簿、太子左右卫司御清道率府录事参军、 中都督府上都护府参军、亲王府行参军、京兆河南太原大都督府博士、 诸仓诸冶司竹温汤监丞、保章正、太子翊卫诸府旅帅 (文散官) 承奉郎 (武散官) 御侮校尉 从第八品下阶 (实职) 大理评事、律学博士、太医署丞、医监、太子左右春坊录事、左右千牛卫诸曹参军、 内谒者、太子左右卫司御清道率府诸曹参军事、太子诸署令、掖庭宫围局丞、 太史都水监主簿、中书门下尚书都省兵吏部考功礼部主事、上署丞、下都督府上州参军事、 中都督府上州博士、诸州中县丞、诸王府典签、京县尉、亲王国大司农、公主家丞、 诸屯监丞、上关令、上府兵曹、上镇仓曹兵曹参军事、挈壶正、中戌主、上戌副、 永府左右司戈、太子备身、亲王府队正 (文散官) 承务郎 (武散官) 御侮副尉 正第九品上阶 (实职) 校书郎、太祝、太子左右内率监门府录事参军、太子内方典直、中署丞、典客署掌客、 亲勋翊卫府羽林兵曹参军事、岳渎令、诸津令下牧监丞、诸州中下丞、 中郡博士、京兆河南太原府诸县主簿、武库署监事 (文散官) 儒林郎 (武散官) 仁勇校尉 正第九品下阶 (实职) 正字、太子校书、奚官内仆内府局丞、下署丞、尚食局食医、尚药局医佐、 尚乘局奉乘司库司廪、太史局司辰、典厩署主乘、太子左右内率监门率府诸曹参军事、 太子三寺主簿、詹事府录事、太子亲勋翊府兵曹参军事、诸州下县丞、 诸州上县中县主簿、中州参军事、下州博士、京兆河南太原府诸县尉、上牧主簿、 诸宫农圃监丞、中关令、中府兵曹、亲王国尉、上关丞、诸卫左右执戟、中镇兵曹参军、 下戍主、诸折冲府队正、 (文散官) 登仕郎 (武散官) 仁勇副尉 从第九品上阶 (实职) 尚书诸司御史台秘书省殿中省主事、奉礼郎、律学助教、太子正字、弘文馆校书、 太史司历、太医署医助教、京兆河南太原府九寺少府将作监录事、 都督都护府上州录事市令、宫匹总监主簿、中牧监主簿、诸州中下县主簿、上县中县尉、 下府兵曹 (文散官) 文林郎 (武散官) 陪戎校尉 从第九品下阶 (实职) 内侍省主事、国子监亲王府录事、太子左右春坊主事、崇文馆校书、书学博士、 算学博士、门下典仪、太医署按摩咒禁博士、太卜署博士、太医署针助教、 太医署医正、太卜署卜正、太史局监候、亲王国丞、掖庭局宫教博士、太子诸署丞、 太子典食署丞、太子厩牧署典乘、诸监作诸监事计官、太官署监膳、太乐鼓吹署乐正、 大理寺狱丞、下州参军事、中州下州医博士、诸州中县下县尉、京县录事、下牧监主簿、 下关令、中关丞、诸卫羽林长上、公主邑司录事、诸津丞、下镇兵曹参军、 诸率府左右执戟、亲王府队副、诸折冲府队副 (文散官) 将仕郎 (武散官) 陪戎副尉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