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5》29日在京发布。这项由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联合市场调查及品牌咨询机构推出的关于国家形象的第四次全球调查显示,皇冠中国整体形象稳步提升,中国经济的国际影响力位居世界第二,中国科技创新能力广受好评。 调查的主要发现有:中国整体形象稳定提升;中国经济的国际影响力位居世界第二;中国科技创新能力广受好评,高铁被认为是最突出科技成就。 △8月29日,中国外文局副局长王刚毅在《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5》发布会上讲话。 中国整体形象稳中有升 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在所有国家中位居第二 本次调查首次覆盖了G20中19个成员(欧盟除外),访问样本共计9500个,议题涵盖了中国整体形象与影响力、政治、外交、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国际形象与传播。 报告显示,DG游戏相比2014年,中国整体形象得分提升了0.3分(总分为10分)。其中,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印象(6.9分)比发达国家(5.5分)明显更为积极。 美国在国际事务中影响力占据首位,中国位居第二,其后依次是俄罗斯、英国和德国。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年长群体,海外年轻人(18-35岁)对中国的了解程度更高,欧博注册整体印象更好,对中国未来发展形势的看法也更为乐观。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周庆安认为,这显示我国国际传播努力在未来的社会中坚阶层当中正获得越来越多的积极性,也说明近年来中国国际传播在新媒体领域取得了良好效果。 历史悠久、充满魅力的东方大国是最突出的国家形象 在海外受访者的印象中,中国历史悠久、充满魅力的东方大国形象最为突出,选择该选项的受访者例达到43%,其中发展中国家的选择比例更是高达54%。 中国受访者的观点与海外受访者存在显著的差异。与海外相比,欧博代理中国受访者普遍认为自己国家“历史悠久、充满魅力”、 “倡导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国家治理良好,社会和谐稳定”、“亲和,开放,有活力”。 勤劳敬业成为最突出的中国国民形象 全球受访者对中国国民的印象普遍是正面积极的。相较于发达国家而言,发展中国家对中国国民有更好的印象。 在海外受访者中,认为中国国民勤劳敬业的受访者最多,其次是集体主义、热情友善和诚实守信。发达国家有一定数量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国民偏向传统封闭,欧博官网缺乏开放创新。 具有高度凝聚力、组织严密是最突出的中国执政党形象 海外受访者对中国执政党的印象主要为具有高度凝聚力、组织严密。其中,发展中国家还有相当一部分受访者认为中国执政党有超强的组织动员能力和学习创新能力。 分年龄来看,“有自我约束和净化能力”、“学习和创新能力强”、“得到民众支持”的形象更为得到海外年轻群体的认同;“具有高度凝聚力”、“组织严密和“有超强组织动员能力”的形象则更多地被海外年长群体所认同。 中医、武术和饮食是海外受访者眼中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元素 谈及中国文化的代表元素,海外受访者认为中医、武术和饮食最具代表性,选择比例分别为50%、49%和39%。 国内外受访者对中国文化代表元素的看法存在一定差异。在孔儒思想、书法绘画篆刻、民俗、戏曲相声杂技等传统文化方面,海外受访者对其作为中国文化代表元素的认可度明显低于国内受访者,而在产品、科技发明等文化元素方面则要远高于国内受访者。 中国科技技创新能力受好评 高铁成创新标杆 中国科技创新能力成为此次报告中的一抹亮色。报告显示,海外受众对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很高,甚至超过了中国受访者。 与民生最为相关的中国高铁是认知度最高的中国科技成就,调查显示,认知“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达到1.9万公里,稳居世界高铁里程榜首”的受访者比例最高,达到21%。发展中国家受访者对这项成就的认知度相对更高。 据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于运全介绍,将科技创新能力纳入评估已有两年,今年此项得分比去年更为亮眼,这与近年来我国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产生了众多实实在在的成果密不可分。 中国品牌海外形象有所改善 相较于2014年,中国产品的海外形象有所改善,尤其是售后服务方面进步显著。海外受访者最熟悉的中国品牌前5名是联想、华为、阿里巴巴、中兴和海尔。小米、微信、UC浏览器等科技品牌的熟悉度排名有明显提升,此外中国石油的排名也有较大幅度的上涨。 分国家看,发达国家受访者相比发展中国家而言对中国品牌的顾虑更多;分年龄看,年轻群体相比年长群体更加信任中国品牌,他们只有在价格方面会比其他群体有更多顾虑。 国家形象报告有助于提升国际传播的有效性 针对此项报告,中国外文局副局长王刚毅表示,国家形象报告是评估一国国际传播效果的重要指标。进入21世纪,国际传播更注重针对性和有效性,此次调查报告中,关于19个国家不同年龄群体的调查数据,为我们做好精准传播、分众化传播,提供了参考。 周庆安强调了国际间深层次对话的重要性。他说,在国际热点敏感问题不断浮现的近一时期,海外受众对中国好感度仍然上升了0.3%,这说明中国与世界之间开展的深层次对话有利于国家形象提升。(内容来源:新华网、《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2015》)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