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欧博ABG官网-欧博官方网址-会员登入

年轻导演“找钱”已欧博经不难了

时间:2024-08-25 18:57来源: 作者:admin 点击: 9 次
呆呆 | 文     周矗、怡晴 | 编辑“现在的年轻导演其实挺幸福的,欧博比我们那时候幸福多了。每年全国各地的创投项目一大堆,各种长片短片展,这次IM两岸青年影展一共给了300万的奖金,一旦获奖,马上就有资金继续拍短片,或者启动长片拍摄计划。某种意

呆呆 | 文     周矗、怡晴 | 编辑

“现在的年轻导演其实挺幸福的,欧博比我们那时候幸福多了。每年全国各地的创投项目一大堆,各种长片短片展,这次IM两岸青年影展一共给了300万的奖金,一旦获奖,马上就有资金继续拍短片,或者启动长片拍摄计划。某种意义上,我觉得年轻的创作者都挺幸运的。

在第二届IM两岸青年影展上,娱刺儿(ID:yuci-er)见到了导演张杨。

张杨是中国电影“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人物。1997年,他凭借个人首部电影《爱情麻辣烫》开启了导演生涯,并拿下第1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处女作奖和第5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此后,他拍摄的《洗澡》《向日葵》《落叶归根》也先后在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和柏林国际电影节斩获奖项。2017年,张杨执导的剧情片《冈仁波齐》上映,该片获得第2届意大利中国电影节最佳影片奖,并拿下一个亿的文艺片“现象级”票房。

图源:豆瓣

1992年,从中央戏剧学院毕业后,张杨被分配到了北京电影制片厂,他告诉娱刺儿(ID:yici-er)“那时候你想要在电影厂的系统里拍上电影是很难的,没有十年左右的场记、副导演的资历,是不可能做导演的。”

比较幸运的是,张杨在起步阶段就结识了从美国回来的制片人,也顺利找到投资、开始了自己的创作。但他直言,皇冠这种机会在当时是非常少见的。

在张杨看来,“找钱”对现在的年轻导演来说并不是非常难的事情,很多公司都在关注年轻导演的创作,一旦影片进入创投,很快会被公司签走,资金也能很快落实。

张杨告诉娱刺儿(ID:yuci-er),“前几年创投中冒头的一些作品早就制作完了,院线都上了。机会非常多,有才华的创作者是不会被埋没的。”

导演怎样适应工业体系?如何“拿捏”与市场的距离?怎样才能拍出合格的作品?在与娱刺儿(ID:yuci-er)的对话中,张杨聊起了年轻导演面对市场的困境。在他看来,年轻导演最重要的不是找钱找资源,而是要拍好自己的第一部作品。

艺术和市场不可兼得

张杨的观点很明确,拍电影不能什么都想要。艺术和商业对电影的诉求不同。

作为导演,首先要明确自己这部片子想要拍什么。如果认准要拍商业电影,那么就把目标和方向集中在商业上,“把心态放平,不要再天天想电影节,甭想,这些跟你没什么关系。”在张杨看来,商业片并不好拍,“并不是说你拍商业片就能获得不错的票房,商业片也有很多失败的。”

如果认准文艺片,商业上就有可能面临损失。但只要在艺术上走得足够远,DG游戏则会带来另外一种收获,“获奖也好,口碑也好,这些东西是自然而然的。关键在于,你在艺术上到底能够走多远。”

没有导演不希望票房口碑奖项三丰收,但是“三者通吃”并非易事。张杨认为,一年里可能只有两三部所谓的黑马电影能够实现票房口碑双丰收,绝大多数电影是做不到这种平衡的。

2017年《冈仁波齐》上映之初,张杨的想法是,票房只要超过1000万就算是不错了。影片中的11位演员是来自西藏普拉村的普通村民,全片借助纪录片的手法还原藏民朝圣路上的景象。在他眼中,非职业演员和纪录片式的表达原本就不是很有“观众缘”的类型。

(冈仁波齐剧照)

图源:豆瓣

最终,《冈仁波齐》的票房突破一亿。“宣发也好,或者别的什么原因,让艺术观众之外的其它圈层的观众关注到了这部电影,加上口碑也很好,所以创造了文艺片中的一个票房奇迹。但这没有办法复制,是很看运气的。”张杨直言。

更多时候,文艺片面临着“不叫座”的窘境。张杨透露,对于大部分文艺片来说,1000万票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门槛,如果票房能达到3000万,欧博注册已经算是摸到了“票房天花板”。

据悦幕统计,2019年上映的44部文艺片中,仅14部影片票房超过1000万,另有13部票房不足100万。

2021年年初上映的《小伟》获得第2届平遥国际电影展、第44届香港国际电影节等4个电影节的3项提名和2个奖项,票房仅145.2万。10月上映的《兰心大剧院》在导演娄烨和演员巩俐的双重加持下,票房尚未达到2200万,文艺片票房可见一斑。

票房表现不佳的文艺片,自然不会被影院看好。针对文艺片排片场次少、场次差的问题,制片人方励曾经跪求排片,万玛才旦导演也在微博呼吁增加排片,希望“给每个电影公平的机会”。

虽然也会有关于排片的担忧,但张杨很看得开,“电影拿到商业市场中,自然要符合商业市场的规律。排不排片、怎么排片,不单是院线经理的事,院线是根据观众的喜好来调整的,实际上是观众在投票。

作为导演,张杨觉得自己“什么都可以拍”,当身份转化为制片人,评估年轻导演的剧本时,他的兴趣也不会局限在某一个类型上,“不论是文艺片还是商业片,欧博代理其实都有自己的基本规律,好东西一看就明白。”

”导演不必把控市场风向“

“这几年很多年轻导演都非常不错,像顾晓刚、毕赣、霍猛、魏书均这些。”张杨向娱刺儿(ID:yuci-er)说出了几个名字。

在他看来,年轻导演的处女作应该尽情地去拍自己想拍的内容,尽量表达自己最想表达的东西。这也是业内非常鼓励的、年轻导演首部影片的拍摄方向。

一般来说,年轻导演在拍第一部影片的时候,会把自己人生前二三十年的积累和学到的东西运用其中。多数导演的第一部作品,往往都是个人经历和个人观点的记录与表达。

但每个导演都不一样,因此第一部影片怎么拍,需要看导演个人。“你像文牧野导演,他第一部就可以拍很成熟的商业片。”张杨向娱刺儿(ID:yuci-er)举例说明。

文牧野执导的第一部影片是《我不是药神》,凭借31亿票房拿下2018年年度票房季军,是中国电影史上第5部票房突破30亿的电影,豆瓣评分高达9.0。凭借这部影片,文牧野拿下6个导演奖项。

“一方面是导演个人的选择,另一方面是成熟度”。在张杨看来,成熟度和职业技能是非常重要的。

图源:豆瓣

导演真正进入到电影工业体系之后,情怀固然要有,但更应该具备作为导演的职业技能,“一个剧本搁在我面前,我能不能胜任、能不能把它拍出来。”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张杨直言,这是很多年轻导演现在正在面临的问题。

“尤其是拍到第二部、第三部电影,它已经不再是导演自我表达的问题了,导演要进入工业体系,接触不同的内容,这时候就要看你的职业技能。

2015年,导演毕赣凭借处女作《路边野餐》在导演圈“声名鹊起”,第二部影片《地球最后的夜晚》拿到2000万投资(后增加至5000万),而这部影片的拍摄过程,真实地体现了毫无经验的年轻导演面对工业体系的慌乱。

制片人单佐龙在《“地球”的至暗时刻》一文中写道,“下午放晴,美术场景到最后都没达到要求,但是协调好的开机时间已到。平时不甘妥协的毕赣,尝试着硬拍下去,但最终还是过不了自己那关,于是我们决定停机。停机一天直接经济损失数十万,两个毫无工业经验的导演和制片,瞬间被击倒……

进度徘徊不前、演员档期耗尽、资金不断超支,种种问题之下,影片艰难又危险的杀青了。

尽管强调导演要适应工业体系,但在张杨看来,导演需要考虑的只是如何最好地完成拍摄,无需把握市场的“风向”。

图源:豆瓣

现代社会原本就是工业化的、分工非常明晰的社会,如果是纯粹的商业化影片,从编剧到制片人再到投资人,前期工作已经完成得“七七八八”,尤其是很多影片已经采用制片人中心制,由投资人和制片人来把控商业和市场的问题,导演要想的只有如何把片子拍好。

但如果导演更偏作者型,喜欢自己创作,拍自己想拍的、更偏向个人化的作品,那么这类影片注定就与商业片有着比较远的距离。

张杨便是作者型的导演,他是更喜欢自己找题材、写剧本、拍片子的类型,他告诉娱刺儿(ID:yuci-er),“基本上都是在我的框架里去完成,所以相对比较容易控制”。

拍《冈仁波齐》的时候,他没有考虑过市场,因为这只是他发自内心想讲述的故事。

”只有流量的片子是不持久的“

在张杨看来,没有哪部电影是轻轻松松就拍完的,任何一部片子都可以称得上是“时间紧任务重”,需要经过一个“复杂的、痛苦的”过程。

能否在一个合理的预算区间内完成电影,是考验导演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如果超期、超支,说明不是一个合格的导演,或者说前期所做的所有计划是不合理的,不是你可以掌控的东西。”

真正的好导演在筹备拍摄的时候,就应当预见电影整体的拍摄难度和拍摄周期,“实际上就是要在前期做出合理的规划,只要规划做好了,基本上可以按部就班的去完成。”

“所谓的预算紧是说,原本50天才能拍完的电影,非要在30天内排完,这种要求是不合理的。”张杨告诉娱刺儿(ID:yuci-er),面对这种情况,导演首先要和制片人或投资人尽力争取,说明影片拍摄周期设置的合理性,不能答应自己做不到的事,“你30天拍不完,非要答应人家能拍完,这就不合理。”

另一方面,张杨认为导演可以适当对周期做出调整。“如果50天拍不完,那45天、42天能不能拍完,导演要在一个合理的,42-45天的框架里,即节省一定的成本,同时也满足基础的艺术要求。”但他也强调,艺术要求是最重要的,“如果以损失电影质量为代价的话,那就没意义了,何必拍它呢?”

图源:豆瓣

《冈仁波齐》制片人成功曾在影视工业网的采访中分享了这样一则故事。《冈仁波齐》杀青之际,张杨想要等一场雪、拍到更完美的画面,但是他告诉张杨,预算不足,剩下的钱只够花两天,而且如果真的下雪,将剧组人员从山中转移到内地将会是一笔巨大的开支,综合考虑之后,张杨舍弃了原先的计划。

在挑选演员方面,张杨同样秉持着不能损失影片质量的观点,“选演员就一个概念,选最好最合适的,不考虑其他,跟演员有没有名、流不流量没关系,如果是个好演员,有流量也没什么。”

对于那些没有花太多时间和成本拍摄,但因启用流量演员获得了不错收益的影片,张杨觉得“无所谓”。在他看来,每个人对于电影都有自己的认识,行业内鱼龙混杂,别人如何操作是别人的事情。他判断,“这种影片是不会持久的,因为他不符合电影市场的规律,可能偶尔一两部赚了,但这是不可复制也不可持续的”。

至于自己的影片,张杨告诉娱刺儿(ID:yici-er),此前并未使用过流量演员,对此也没有概念。选演员的关键在于演员“对不对路”,不能硬往电影中安排,要考虑影片最终呈现在影院的银幕上,观众觉得演员合不合适、相不相信他的表演。

抛开流量、资金、资源等所有其它因素,年轻导演最重要的,还是按照自己心中对电影的认识去拍。毕竟,没有一位导演会自愿拍一部烂片。

刺探未来文娱产业的方向

娱刺儿是小猬科技旗下文娱观察与研究账号,专注于综艺、影视、音乐等文娱行业观察与研究,刺探未来文娱产业的方向。

转载、媒介合作

(责任编辑:)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 注册时间:2024-11-14 12:11 最后登录:2024-11-14 12:11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