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欧博ABG官网-欧博官方网址-会员登入

女记者为什么不穿裙子?男记者为什皇冠么爱穿马甲?

时间:2024-06-09 13:53来源: 作者:admin 点击: 10 次
女记者为什么不穿裙子?男记者为什么爱穿马甲?,

记者是指供职于通讯社、报社、电视台、电台等采访新闻和写通讯的专职人员。

在1905年之前,皇冠中国报业并没有出现正式的“记者”称谓。直到1905年3月, 《申报》进行了一次大改革,向国外报纸学习,把日本报纸上习用的“记者”、“新闻记者”的汉字语汇引进中国,从此中国的新闻工作者才有了一个统一的专称。

第一次出现“记者”一词的日期是1905年3月10日。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今的记者种类更是纷繁复杂。但其工作内容,依旧是以“采写编评”为主的业务内容。因其职业的特殊性,对记者工作提出了许多要求:

1)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使命感

2)要有较强政治觉悟,以及较高的思想修养和理论水平

3)要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突发应变能力

4)要有广博、坚实的知识

5)要有较强的专业综合能力

6)要有新闻职业道德修养

此外,早在1914年,黄远生曾就记者职业提出“四能说”,也即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

在今天,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在信息的传递速度变得更快的情况下,新闻作品的质量以及时效性都对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些高标准、高要求也对记者的生活节奏产生影响,从工作的采写编评,再到生活的穿衣吃饭都有了更严苛的要求。

我国记者服装图鉴

1)西装革履:

民国时期,中国记者盛行西装革履,一是改朝换代,二是时尚交流。

辛亥革命首义成功后,“西风”渐进,民国政府于1912年10月颁布了《服制》法令,对男女礼服进行规定,其中男子的礼服分为民国时期上海上映的好莱坞电影剧照大礼服和常礼服两种。

西装虽通过《服制》合法化了,DG游戏但是服令的普及率其实并不高。当时多数中国人仍然是穿传统的长袍马褂。当时很多报人很钟情改良后的长衫。他们往往是一领合体长衫,配上宽边眼镜、白围巾和常夹在腋下的书稿,整个感觉是朴素、稳健、温文尔雅、不卑不亢,符合中国文化男子的典型气质。

当年创办《湘江评论》时的毛泽东就是这身装束,英姿勃发,气宇轩昂,让人心神为之荡漾,仰慕不已。

像《大公报》首任总编辑张季鸾、当年新闻界著名的《新民报》“三张”——张恨水、张慧剑、张友鸾等等,皆以着长衫著称,并以此为荣,给人印象深刻。

2)中山装款式:

民国初年,虽然穿西装戴礼帽被认为是记者最庄重的服饰,并且出现西装革履与青衫长袍并行不悖的局面。

但是,二者也都有各自的局限,西装穿起来太过繁琐,长衫采访时多有不便。因此,中山装的适时推出让中国记者大喜过望。

中山装在上下左右四个衣袋上加上软盖,并各钉纽扣一枚,既美观又安全,可防袋内物品遗失。中山装的对称凝重,欧博注册美观大方,能够在不同的场合充分展示中国记者的独特身份。

中山装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一直受到了具有新思想的年轻报人们的热情追捧,并在抗战之后、新中国成立之前形成高潮。像范长江、恽逸群、金仲华等一大批年轻新闻工作者多着此装。

1935年5月,范长江著名的西北之行,当时留下的照片显示,他就穿着典型的中山装。

后来,社会上有一阵子时兴好莱坞的夹克和风衣,逐渐成为一种较为流行的战地记者的服装。尤其是抗战爆发后,很多战地记者就是身着夹克和风衣走向炮火连天的前线的。国民党中央通讯社等为主的各级媒体中,西装革履的记者较多,其次是中山装,青衣长衫者远不及前两款。

国民政府把西装与中山装定为官方文职礼服,而民报则不同,属于民间自办,完全可以不遵守官场那一套,所以穿什么的都有,甚至还特意把青衫大褂当成自己特立独行的一种态度,显示着与官报的不同。

3)朴素军装:

解放区记者相对于日占区、国统区,解放区新闻工作者们的服装则极其简朴,欧博代理且与当时军装完全一致,几乎没有任何的职业特征。

早期的《红旗日报》、《新华日报》记者服饰方面,也多是男为西装、中山装和青衫长褂为主,女为学生装与旗袍。

此外,在革命根据地。由于条件艰苦,环境险恶,所以根据地的记者们不分男女都着军装。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红军服装是灰色粗布中山装,戴八角帽,缀布质红五星帽徽和红领章。

当年很多热血记者投奔到延安后,立刻换下西装、脱掉旗袍,穿上简朴的军装,成为了一名战士。

1949年,在这期间,无论是后方的报刊、电台记者,还是随军的战地记者,依旧跟广大的官兵一样,都着统一的军装,这既体现了官兵平等的理念,也是为了战争和战场的需要。

在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期间,欧博官网这一时期国人的服装色彩与款式十分单调,大家都是千篇一律的绿军装、灰色中山装、蓝色解放装,被形容为“蓝色的海洋”。

4)各式服装

改革开放后至今,人们的衣服款式都发生了全新的变化,和民众衣服一样,记者的服饰也发展多样化。有西装,也有日常的便装。随着服饰样式的不断革新,国内记者也开始接受马甲、冲锋衣等实用性服装。

2.男记者:选择西装革履还是马甲冲锋衣

选择西装革履,还是马甲冲锋衣,并不是能够一概而论的。

冲锋衣,外文名Jackets,又名Outdoor Jackets,音译为夹克,户外运动常用选择必备装备之一。在户外作业中,冲锋衣具有全天候的功能。同样,冲锋衣具有两大最使用的功能,其一是防水、其二是防风。

新闻工作者在户外的作业中,采访条件具有不确定性,室内还是室外都具有可变性。其次是,户外作业时,天气的变化也是阴晴不定的。作为男记者青睐的冲锋衣,在面临复杂的天气状况时,基本的防风保暖,防水防潮功能一些冲锋衣都能具备。

由于记者在外出采访时,内存设备、电池(数码设备)、录音设备必须随身携带,而这些专业设备在保存中的禁忌是“水”和“温度”。一旦因为天气变化,从而影响正常的采访作业,记者前期的所有准备也都将功亏一篑。除此之外,冲锋衣具有便捷、易行动、质量结实等特点,经常成为记者在进入复杂地区(例如:灾区、户外、 野外)作业时的最佳选择。

马甲,也因其便捷性和实用性得到广大记者的欢迎。马甲的主要功能是使前后胸区域保温并便于双手活动。它可以穿在外衣之内,也可以穿在内衣外面。在新闻工作中,记者的马甲一般会设置多个口袋,从而拓展了一般马甲的功能。

不同于一般马甲,记者在使用马甲时,马甲就具备了许多功能:

其一,多个口袋,增加可携带物品数量。

其二,无袖设计,穿携方便

其三,胸区保温功能,保护作用

其四,特质马甲,大型活动现场,标注记者身份

职业特殊,记者就只能选择马甲冲锋衣了吗?

并不是这样,因为新闻来源于事实,来源于生活。大部分记者采写新闻都需要深入一线,深入生活中去,所以生活化的冲锋衣马甲是第一选择。但是,在室内采访党政界、商业界人士,特别是做面对面专访时,着装就需要进行调整。

在面对面专访中,端庄的衣着,一方面在于礼貌,另一方面端庄的衣着可以在较为严肃的专访中促进采访的顺利进行,从而避免出现采访对象注意力转移到着装上来。

所以,是西装革履还是马甲冲锋衣需视采访环境、采访对象而定。

3.女记者”裙子“的刻板印象与现实尴尬

在2010年3月,柴静发表过一篇博文《最最遥远的路》。在这篇文章中,柴静回忆到:有次我穿裙子到办公室,他(白岩松)叫我过去,说“回去把衣服换了”。当时我不理解他,后来明白他是怕我柔弱,怕我不能在这个腥烈的战场上生存。

女记者不穿裙子,一方面是人们对于记者职业的刻板印象,另一方面是记者职业的特殊带来的现实尴尬。

自“记者”职业诞生以来,因社会历史缘故,早期的记者多为男性。记者的着装,记者的工作要求也是以男性为标准设立。对于记者的身份,在一些人眼中还存在着个别刻板印象。在我国新闻业早期,谈到“记者”,许多人的第一反映便是某位著名男性记者。虽然随着社会性别观念的进步,记者的队伍中开始出现了大量的女性记者。

所以,对于女性记者的着装标准,多少会受到男性记者着装标准的影响。

其次,由于记者工作的高压力、机动性要求高、采访环境的复杂性(有时涉及到暗访等等)。对于这种高压力、高机动性以及复杂性的工作内容,裙子的实用性自然没有裤子、冲锋衣高,高跟鞋的便捷性更是不如运动鞋。

由此可见,不穿裙子也与现实条件尴尬有着必然的联系。

4.女记者遭受”性骚扰“:却不是因为裙子

2017年10月,全球兴起ME TOO运动。同时,在2018年3·8国际劳动妇女节的前一天,广州性别教育中心、ATSH(Anti-Sexual Harassment)与中国国际女性影展联合召开了《中国女记者职场性骚扰状况调查报告》。

报告指参与人数达1762人,其中回收有效样本416份。超过八成(83.7%)的受访者表示曾遭受过程度不一、形式不同的性骚扰,42.4%的受访者遭遇的性骚扰还不止一次,18.2%遭遇了5次以上的性骚扰。

在现实的采访作业中,遭受性骚扰也成为女记者工作的威胁之一。如何更好的保护女性记者,甚至是全体女性职业?这也是值得整个社会需要深思而付出行动的问题。

在面对这个话题时,一些扭曲的观念,诸如“你就不该穿这么露!该!”这类话语也会出现在网络评论区。作为女性,只不过是多了一层记者的职业身份,在面对性骚扰的现实,最终选择不穿和被劝告不穿裙子。

这种问题本不是裙子的问题,但最终却由裙子背锅。在面对尴尬的现实,不选择裙子,这可能是一个本不该退让的群体选择了退让。

5.“为采访服务”,好马才能配好鞍

不论是马甲冲锋衣,还是西装革履… 着装的变化应适合采访环境、作业环境进行调整变化。记者的职业着装,其出发点基本在于促进采访,为采访服务。

在面对不同采访对象,采访情形时候,只有选择与情形相适应的着装才能营造良好的访谈氛围。倘若衣服不得体,过于花哨,容易使采访对象的吸引力分散,难以挖掘采访深度。过于严肃高端,容易产生距离感,给采访对象产生心理压力。

日常工作中,如果运用体验式采访、隐性采访等特殊采访技巧时候,恰当的服装搭配是必不可少的。新闻来源于生活,我国新闻事业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用着装减轻距离感,才能更好贴近事实,把握一手资料。

不同于其他行业,新闻工作有着高标准的严苛要求,其工作特性要求记者职业着装本着适用原则进行调整换装,以“衣装”促进更好的业务效果。为采访服务,好马才能配好鞍。

参考文献:

《花边新闻—— 另类 中国记者史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2年10月

孙金岭. 民国记者“按派别”穿衣服[J]. 文史精华, 2016(12).

(责任编辑:)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 注册时间:2024-09-20 22:09 最后登录:2024-09-20 22:09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