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标“北京小米”的小米SU7车主注意了,欧博你的车要成为绝版了。 7月12日,在工信部官网公布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第385批)中,小米SU7重新进行了申报,尾标由之前的“北京小米”变更为“小米”。 此外,小米SU7的生产企业名称也由原来的“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变为“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这意味着,小米汽车正式取得独立造车资质。 自己的工厂+造车资质,小米汽车已经完全独立,成为一家真正意义上的新势力车企。 造车资质又叫做汽车生产资质,皇冠是汽车制造和销售的合法凭证。在我国,新能源汽车要想生产和销售,必须要获得“双资质”,分别是国家发改委《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下的建厂资质,且获批后需要在2年内建设工厂,并在3年内销售车辆;以及工信部《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下的市场准入资质。 “双资质”也可以看作是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关键门槛,获取造车资质是几乎所有新势力都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企业只有拿到“双资质”,才具备车辆生产和合法上市销售的资格。 发改委联合工信部曾对一批新兴造车企业发放过纯电动乘用车“双资质”,DG游戏包括云度新能源、前途汽车、国能新能源、江铃新能源、奇瑞新能源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从2016年3月北汽新能源拿到首张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再到2017年5月江淮大众获得最后一张生产资质,发改委在发放了15张造车资质后,审核标准便开始变得越来越严苛。 而从2019年开始,国内新能源市场迎来快速发展,众多新势力也如雨后春笋般诞生,但有关部门一直在提升企业的造车资质审核标准,欧博注册此消彼长之下,“双资质”也变得物以稀为贵。 此前新势力获得造车资质的方式可以归结成以下几种: 一是借资质,即找有资质的企业代工生产,如蔚来在前几年便由江淮进行代工; 二是买资质,即收购有资质的企业,如理想汽车通过收购力帆汽车获得资质,小鹏汽车则是收购了广东福迪汽车有限公司; 三则是独立申请生产资质。在2017年以前,取得造车资质的企业不足20家,欧博代理且均具有一定的汽车生产背景,而在“双资质”的准入政策缩紧,新规出台之后,仅有零跑汽车、哪吒汽车等少数跨界车企独立申请生产资质获批。 由此可见,就难度而言,独立申请生产资质>买资质>借资质。值得一提的是,代工生产的要求也在2022年初进一步细化,虽然企业可以继续代工生产,但门槛进一步提升。 工信部发布的《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委托生产试点工作的通知》中要求,新能源车生产的委托方与受托方均需有生产资质。这一举措无疑对借资质代工生产的新势力影响很大,自游家、集度便是很好的例子。 而此前小米汽车已经取得了国家发改委发放的建厂资质,小米SU7也是由小米汽车自己的工厂进行生产,只是借用了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的市场准入资质,并不在政策的影响范围之内。 即便如此,小米汽车依旧坚持取得独立造车资质,这其中自然也是意义深远。 这里的造车资质其实可以分为两部分,分别为生产资质和市场准入资质。 生产资质不难理解,就是由小米汽车自己的工厂生产,不需要由别的企业进行代工。基于此,公司可以在产品研发、生产计划和市场策略等方面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和灵活性。 其次,能够更好地控制生产流程,包括生产效率、成本控制以及质量管理等。比如通过更加灵活地管理供应链,优化物料采购、库存管理和物流安排等,提升生产效率;降低依赖代工企业的成本,提高利润空间。 然后,可以更快响应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适当调整某款车型的产量占比。比如小米SU7 Max版卖得好,这个版本就可以多生产一些。少了代工企业的参与,研发和生产环节之间的步骤也将得到进一步精简,新技术和新产品可以加速推向市场。 取得市场准入资质,则代表小米汽车的的技术和生产能力得到了工信部的认可,有助于提升品牌形象。自产自销的汽车品牌,在产品质量方面更有保障,并且要比那种“贴牌车”更容易被消费者所接受。 从小米宣布造车到正式获得独立造车资质,仅仅用了40个月的时间,这一速度在新势力当中可以说是独一份。小米汽车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取得独立造车资质,主要原因还是归功于卖得好。 根据数据显示,距离小米SU7上市还不到4个月,这款车的交付量已经突破30000辆,并且交付时间依旧需要25周左右。这也预示着小米汽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会处于不愁卖的状态,只需要安心提升产量,保证交付就行了。 而对于国家来说,新能源是目前的重点产业,自然也乐意扶持这种优质的企业。 以后的小米汽车,工厂是自己的,造车资质也是自己的,应该不会再有人说小米SU7是“贴牌车”不值得买了吧?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