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的中式建筑:广府建筑 广府建筑又名岭南建筑,皇冠外观上与华南沿海地区的其他建筑类型大异其趣。与潮州建筑相似的是,广府建筑的外部亦以灰、白配色,屋脊上也有釉彩装饰,但后者是华南沿海地区唯一采用直屋脊的建筑类型。除此之外,建筑物设有通常突出屋脊线的山墙,顶部则呈「Ω」形,但也不乏其他变化。由于「Ω」形状与中式镬耳十分相似,这种山墙又名「镬耳山墙」 。与潮州建筑一样,广府建筑亦会雕刻屋顶的楣板,但两者仅有这点相似而已,因为前者会为楣版上金漆,后者则是上油。
直屋脊与石湾建筑釉陶、雕花楣板、弓形石檩与石狮斗拱在中部上方、造型别致的石柱础、正门大开、灰色配色,都是广府建筑的特色。
上述专为建筑用途而制作的屋顶装饰,DG游戏主要产于中国佛山石湾区,该区以出产釉陶闻名。与瓷器相比,这些厚釉炻器以较低温度烧制,加入铅作为助熔剂能降低釉的熔点,令表面呈现出玻璃状。虽然釉料有多种色彩和色调,但最常见的是较深的绿色和蓝色,很少会使用黄色和红色。在广府建筑中,人像是十分突出的装饰元素。值得一提的是,只有穿衣服的部分会上釉,没有衣服遮蔽的脸、手等部分不会作相同处理。这样不仅可以形成对比,还能更好地描绘面部表情。 就比例而言,广府建筑比其他建筑类型高。在建筑物的正面,屋顶由屋檐下的石柱支撑着,欧博注册但在连接着石柱高度约三分之二至四分之三处的次间上亦有石檩,有助降低细长比,抵抗屈曲。这些石檩有时呈弓形,因状似虾,故俗称「虾公梁」。根据石檩的阔度,有时会在中央部分放置石托作支撑。广府建筑的石柱础也十分独特,柱础的最窄横切面通常会雕刻成小于支柱的横切面。由于比例较高,主门和门框的尺寸亦相应的较其他建筑类型大。正面的墙壁通常用灰色黏土砖或青砖装饰,大部分情况下也能看见石墙傍水(护壁)。
广府建筑独特的石柱础。柱础的最窄横切面小于支柱的横切面。
踏入建筑,高耸的柱子呈现出空间的垂直结构,将大家的目光引向屋顶的木桁架。与其他华南沿海地区的建筑相比,桁架相对朴素,有时会有简单的雕刻。桁架木纹亦十分显眼,欧博代理因为木材部件通常不会用清漆或油性涂料,而是上一层油,因为前者较厚,会遮盖木纹。这样的垂直结构,加上在装饰品和颜色上的克制,为空间增添了一种阴沉、庄严的感觉。但有一些建筑构件与这种典型的深沉处理手法并不一致,例如悬挂在入口后方空间的屋顶檩条上的装饰木匾或「彩门」。这些牌匾多用于宗教建筑,通常会雕刻成船或花篮的形状,然后上金漆。另一个例子,是通常装在祭坛前,有时也会镀金的「飞罩」。这种装饰木雕能够引人注目,只要踏入这个空间,就很难不注意到它们。这类木雕通常是佛山雕刻师傅的作品,欧博官网这些雕刻师傅或负责这项工作的公司的名字,很多时都能在较旧的作品(通常是清朝)中找到。
直屋脊、飞罩、 镬耳山墙,都是广府建筑的特色。
在1842年《南京条约》建立通商口岸之前,广州是17至19世纪唯一允许外国商人及货物进入的贸易港口。平板玻璃等同期的西方建筑材料于19世纪初进入中国,并获用于制作广府建筑中格子窗的玻璃,取代了半透明的云母蛤(学名Placuna Placenta,即「窗贝」)及纸张。除了透明平板玻璃,有色平板玻璃及蓝、绿、红三色的闪光玻璃亦大受欢迎。闪光玻璃的处理亦运用了西方的酸蚀技术,去除部分的彩色层,从而创造出采用中式(而非西式)图案的设计。有趣的是,带有这些彩色玻璃板的中式窗户被称为「满洲窗」。当日光穿透这些彩色玻璃窗,映照灰、白色墙壁与深啡色木材的,能为观赏者营造出舒畅的视觉对比。
东南亚的广府建筑例子 东南亚的广东社区规模庞大,尤其是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但许多极具历史意义的广府建筑已因重建或改建而消失。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和东南亚的海南社区亦采用了广府建筑。这并不稀奇,因为海南岛隶属于广东省长达数个世纪。因此,许多东南亚的海南人组织或协会兴建楼房时,都会采用广府的建筑风格。新加坡的「琼州天后宫」和越南会安的「琼府会馆」,就是两个很好的例子。 马来西亚吉隆坡「隆雪陈氏书院宗亲会」 乔治市「庇能台山宁阳会馆」、「宁永寺武帝庙」及「伍氏家庙」 桁架上的木浮雕,正立面有大比例石门框。 乔治市「五福书院」
新加坡 前同济医院 沙冈万山福德祠 较简朴的直屋脊广府建筑。 简单的木桁架在广府建筑中十分常见。 琼州天后宫」 曼谷「泰国广肇会馆」(广东神庙) 胡志明市「穗城会馆」 (天后庙) 会安「琼府会馆」 外部配色:以灰色(屋顶及墙砖)、白色(灰泥墙)为主 屋脊:直屋脊 屋顶装饰:石湾建筑釉陶 屋顶楣板:浅浮雕 山墙:通常为 镬耳山墙 正立面:通常没有开口窗 门框:大比例石门框,通常搭配门框上方的石匾与门框两侧的石联 木雕:通常在装饰木匾、彩门及飞罩上有精细雕刻
主要参考文献 1、陆琦, 《广东古建筑》, 中国: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5. 2、陆琦, 《广东民居》, 中国: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3、邹伟初, 《广府木雕》, 中国: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9.
杨茳善博士 新加坡国立大学建筑系博士,现为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建筑与可持续设计系副主任暨副教授。 |